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长平长平> 第252章 相持之计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 相持之计(2 / 2)

陵君他们是把胜利的希望放在魏、韩三路夹击秦军,而秦军因深入敌境,补给困难之上。现在这一基础不存在了:韩国不仅不会与魏合作攻秦,反而成为秦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消除了秦军最大的弱点。信陵君当时的感觉,几乎就是天塌了! 张辄和仲岳先生所定之计,他也是认同的,认为不失为一条可以成功的道路。但找到后军统领武卒的三司商议,却得到近乎一致反对,而且理由看上去十分充足。司莽强调了长期野战的困难,特别是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司空和梁尉公子则更多从经济角度提出问题:长期相持,农时尽误,田园荒芜,民无所依,来年又将如何?惟一反对不那么激烈的是司胜,但也只是认为相持一月是可能的,——如果粮秣充足且只需一个月就能赢得胜利的话,而这两点信陵君是不能保证的,只能作为一种可以争取的前景。 晋鄙则提供了另一个思路:秦军夹在大梁和华阳之间进退不得,何尝不是被动地卷入一场持久战?相比魏军,秦军的战场处境更加不利:他甚至只能派出一支万左右人的部队与华阳十万魏军相持。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削弱秦军,同时壮大我军,韩国最终也会改变态度,站到魏国阵营中来。这当然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智慧,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要与强秦相抗,哪有容易的? 从根上说,晋鄙的办法与张辄等的意见相合程度很高,都主张持重而行,反对在条件不成熟时与秦军决战;但两者的思路有所不同,张辄等主要把精力放在韩国身上,而晋鄙则更关注大梁的动向。 目前两者并无分歧,那就把意见相同的部分先执行起来!信陵君最后下了决断。 哪些事意见相同?两人都同意对秦人和韩人的动向进行深入调查,为此,他们共同要大梁帮助寻找毫无名声的准武卒陈四,以绘制比较精准的地图;还要借助信陵君门客的力量,掌握各方动向。——至于掌握军队,激励士气,训练部伍,就全交给晋鄙做就好!至于这两条路到哪里会出现分歧,出现分歧将如何处理?到时候再说吧! 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信陵君也恢复了些勇气。在院内的门客,在诸将议事时大多没有凑过来;见信陵君独在堂内若有所思,也贴心地不上去打扰。直到信陵君面色和缓下来,慢慢走出堂来,下了台阶,才纷纷围拢过来。 信陵君道:“郭、靳二先生归否?” 一门客道:“未也。” 信陵君道:“旬日未归,家中倚望。” 门客们道:“愿随君上!” 信陵君道:“得家中音讯否?” 一门客道:“大梁城内警戒虽严,集市未散,四方商贾齐聚,不似吾等日夜提心。” 一门客道:“先生之言是也。曝兵于野,衣不暂解,已经十日。秋去冬来,苟日渐天寒,而寒衣不备,奈何?” 信陵君道:“孤闻芒将军守城甚严,吾先生等出城,犹待须贾大夫之助,奈何集市未散,商贾齐聚,而四城大开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