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汉末:家祖乡啬夫> 第168章 杜畿献计平山越,田丰走马入扬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章 杜畿献计平山越,田丰走马入扬州(1 / 3)

第168章 杜畿献计平山越,田丰走马入扬州

杜畿沉吟半晌,随后对着周琦说道:“夫屯田之举,非一朝一夕,可以成事。”

“举扬州之兵,流离之民,少则三年,多则五载,上令下达,同心协力,或有所成。”

周琦问道:“扬州肥美之地,多为士家大族所得,敢问先生,何处可以屯田?”

杜畿走到了挂在墙上的地图旁边,指着丹阳郡和豫章郡所在的位置,道:“据我所知,此二地山越横行,地广人稀,荒地无数。”

“假使将军于此二郡,屯重兵,剿山民,恳荒地。则数年之内,可得人口百万,粮草无数。”

“若如此,将军进可以争天下,平定乱世;退可割据一方,保定安民,岂不美哉?”

周琦闻言,却是眉头微皱,道:“话虽如此,然山越之民,熟悉地理,灵活善变。大军进剿,则遁入山林;大军退却,又四出劫掠。”

“此前吾麾下诸将,派兵进剿数次,所获甚少,反而损兵折将,空耗钱粮。”

“山越不平,则荒地难垦;荒地不垦,则屯田难成。”

“先生何以教我?”

相比起历史上曹操的屯田政策,扬州境内却大为不同。

彼时北方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地方十室九空,所以就空出来了很多无主之地,曹操自然可以派遣军民屯田,没有后顾之忧。

扬州却是不同,这里的熟地,大多已经被世家大族,以及本地自由农所占据。

剩下的荒地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都位置比较偏僻,那里山越之民横行,如果不能平定山越,屯田也不得安生。

杜畿闻言却是笑道:“山越之乱,若疥癣之痒,何足挂齿?”

周琦眉头大皱,暗道:“山越之乱,可是折腾了东吴数十年,哪容易如此轻易平定?”

心中虽然有疑虑,周琦表面却不动声色的问道:“敢问先生有何良策?”

杜畿正色道:“我自担任汉中府丞以来,时常与临近的羌胡蛮人打交道,汉中郡也不乏山贼盗匪。”

“依我之见,无论羌胡蛮人,亦或是山贼盗匪,追根究底皆为人也。”

“为人者,君以仁爱待之,百姓自然归附。若有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良善百姓亦会反叛,况羌胡蛮人乎?”

“山越之民,多以汉人为主,若将军推行仁政,断其根基,诛其贼首,抚其民众。则三五年之内,山越可平,扬州可定也。”

周琦闻言不由暗暗思量,对于杜畿的想法颇有存疑。

不过想想历史上的孙权,才开始对待山越,也是以征伐为主,强掳其民,充实户口。

这么做,的确征召了不少山越之兵,却始终没有办法,彻底平定山越叛乱。

如此说来,按照杜畿所言以招抚为主,也未尝不可。

毕竟,如果在山下能够过上好日子,相信除了那些山越首领,以及部分少数民族部落以外,绝大部分的普通山民,也不愿意像老鼠一般躲在山中吧。

周琦问道:“敢问先生,如何才能断其根基?”

杜畿微微一笑,说道:“民以食为天,若山越之民无粮,岂会苟活山中?”

“山越之所以难以征剿,只因大军围剿之际,其遁入山林,不与我战。山越之民依仗地利,待我军耗尽粮草以后退兵,又继续出来作乱。”

“若两军在山下对阵,使君可有信心将之击溃?”

周琦非常有自信的点了点头,道:“山越之民虽然彪悍,终究缺乏正规训练,单打独斗或许是好手,两军对垒吾何惧哉?”

“莫说是我,就算吾麾下诸将,领兵与之交战,亦可以弱胜强,以寡击众。”

杜畿道:“如此,定山越易也。”

他指着地图上豫章郡的位置,道:“使君可遣一上将,率领精兵,于山越肆虐之地修建邬堡,竖立烽火台,再调两千精骑来回驰援,而后命步卒把守山越下山要道,阻其道路,断其交通。”

“山越下山肆虐,人少则以步兵拒之,人多则以骑兵驰援,以防御封锁为主,进攻杀戮为辅。”

“山路封闭,山民之皮毛铜铁钱财,无法换成食盐、粮草、衣服、布匹,仅凭山中产出,山越之民不能自给自足,早晚必然缺衣少粮,不剿自溃。”

“使君可趁机以优厚条件招抚山民,诛其贼首,再将山民分散迁往各地,入藉管理。”

“如此,何愁山越不平,扬州不定?”

周琦闻言,沉吟许久,觉得此计大有可为。

不得不说,杜畿这招釜底抽薪之策的确厉害。

山越所倚仗者,无非地利也。一旦官兵封锁山道,隔绝交通,还不进山围剿,那么山越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依靠。

他们如果继续蜗居山上,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早晚一哄而散。

如果想要下山劫掠,就必然会舍弃己方地利优势,然后前去攻打官兵的邬堡,如此攻守之势逆转,占据地利优势的反而变成了官兵。

就算山越死撑着不下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官兵可以护着流民,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开垦荒地,进行屯田。

那么假以时日,山越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