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 第 27 章 二十七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7 章 二十七章(2 / 3)

王粲刺曹操》等诗作就能看出。”】

曹操:“???”有我什么事?

【所以推测《雁门太守行》也是一首反对藩镇割据的诗作,那创作的背景就是元和九年。

这一年李贺决然辞去门荫的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之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

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三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忙处理公文。这么看这首诗出自这期间就不奇怪了。

这期间,李贺对仕途还是抱有希望的。所以有了千古名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但题目中这首《南园》前两句写花开……

[2]“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委婉地流露出归隐情绪,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

和《雁门太守行》时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因为这个时期,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李贺的友人张彻也抽身回了长安。

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自此,遭遇了科举无望和弃文从军失败双重打击的李贺发现文武两条路都走不通,对仕途彻底死心了。

不久后病逝,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神情恍然,虽然早就猜到了那首《南园》是失意之作,但没想过会这么失意啊!失意到文武两条路都走不通那种。

怎会如此呢?

还没有参加科举的李贺怔怔地望着投影幕布上的两首诗,内心满是茫然无措不解。

那他还要前往长安参加科举吗?

在场的大唐诗人们闻言不免感伤,没想到一首《南园》竟牵出这么多悲剧,怀才不遇,仕途不顺,国家风雨飘摇,藩镇作乱。

尤其是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中晚唐诗人,更是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所以这题的答案可以这样写……[3]】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仿佛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整个人都蔫了。

“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在他脑海中盘旋萦绕,挥之不去,李世民闭了闭眼,他已经能猜到晚唐会有多乱了。

李世民一字一句念道,“唐玄宗、唐宪宗,很好,朕倒要看看的李家还能出多少混账。”

说罢,从袖口里掏出一瓶药,倒出两颗服下。

后面还有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一首《春望》一首《石壕吏》一首《卖炭翁》,不用解析都能看得青筋直冒,要是解析,不吃两颗药他会受不住的。

“陛下。”大臣们担心地唤了一声,要不还是传太医候着吧。

磕了药的李世民觉得自己又可以了,“朕没事。”

唐宪宗位面

刚才还听得一腔热血,觉得自己可以平息叛军作乱,解决藩镇割据的李纯如遭雷劈:“……”

这么快就放弃讨叛了吗?才三年啊!

难道将来藩镇的势力当真猖獗到回天乏术?

*

刚迁任栓校工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昭义节度的郗士美:“……”

他正想整顿昭义的政务军纪,准备大干一场!

天幕却告诉他,辛苦忙碌一场,最终还是讨叛无功,告病洛阳,怎会如此?

郗士美觉得自己的梦碎了,不由哀从中来。

【接下来看第三题,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

李白在扬州听说了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后,就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

远道寄给他。

根据背景,左迁的意思不是很明显吗?就是被贬、贬官。即便不知道创作背景,根据古代以右为尊,也能猜出左迁是贬官的意思。】

王昌龄:“……”唉,太白兄的诗作也太有名了,明明只是朋友间的关怀,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被贬了。

李白也没想到会当着全天下的面评析他的诗,尤其是他写给友人的诗,怪尴尬的。

社死JPG。

【这道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积累和掌握程度,通过阅读以下两首诗词写出他们的作者和作者所在的朝代。

甲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创作的背景大约是在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时写的。

唐朝的黄州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湖北省黄冈市,赤壁位于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所以后世猜测应该是杜牧外放的时候,途径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这首《赤壁》。

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也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4]。】

膝盖又中了一箭的曹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