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2 / 4)

做对的人都不敢说没知道答案前自己肯定对,他们是犹豫许久才选了这个答案,怎么就成了送分题?那他们的纠结岂不是成了笑话?

没做对的就更不敢吱声了。

“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正在努力实现[3],而④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明显是错误的,选错的同学回去记得把这道题抄十遍,长长记性。”

直接排除了③的朱元璋不想说话,为什么③居然是对的?

秦始皇&刘邦:嗯?新世纪新时代?新中国?为何都要加一个新字?

小康他们知道,《诗经·大雅·民劳》中提到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4]。”是希望可以过上相对稳定富裕的生活。

这个他们努努力也能做到,虽不至于全面,但基本小康还是可以的。

西汉之后的皇帝们自是知道汉朝戴圣写的《礼运大同篇》,里面将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所在的时代称之为小康,言此六君子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5]。

后世用一百年来建设小康也不是什么难事嘛,只要没有战事,与民修养,不做劳民伤财之事,都是能达到小康的。

甚至一些皇帝觉得在他治下,天下已经达到了小康。

在他们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没有新世界新时代新中国来的好奇,为何都要加一个“新”字?和王莽的新朝有何联系?

刘秀就是好奇人之一,毕竟王莽的新朝就是被绿林军和更始帝所灭,而他当时在更始帝手下,可以说是他一手歼灭了王莽的主力。

刘秀看了王莽一眼,举手问了这个问题。

王莽正在感慨如题中所做居然还到不了大同吗?忽然听到刘秀提到他的新朝,瞬间将心中的感慨抛诸脑后。

他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新字,听到的时候还挺开心的。虽然知道自己的新朝没能传世,但后世又出现了一个“新朝”,说不准是他的后代建立的政权呢。

然而还没高兴多久,就迎来了当头喝棒。

“新中国和公元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没有任何关系,顺便提一下王莽建立的新朝一直不被正史承认,和新中国相提并论有些登月碰瓷了。”

王莽闻言脸色忽红忽白,宛如调色盘。

“噗嗤——”朱元璋没忍住笑喷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就不用说了吧?这个‘新’字有多重含义的,代表着‘继往开来’之新,也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时代的发展……”

“总之这个‘新’字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不属于个人,和历史上的新朝没有任何关系。”

脸有些疼的王莽:“……”知道没关系了,但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强调,好像他上赶着一样。

“老师,”王莽拱手做礼,“既然新中国这么厉害,为何还只是建设小康,而不是大同呢?”

“题目中的小康社会可不是《礼运大同篇》中描绘的小康,《礼运大同篇》的小康指的是小小的安定,大同指的是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题目中的小康是有标准的,1991年确定了小康标准的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包括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条件……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等指标。”

顾青岚说完,看向台下傻眼的众人,“现在你们还觉得小康容易吗?”

提问的王莽:“……”

刚才觉得容易的众人:“……”

是什么样的朝代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人均预期寿命居然七十岁!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七十岁已经很高寿了,在很多朝代,这个年纪的老人是可以有特权的!

没想到在题目中提到的新中国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康标准,十六个标准之一!

还有婴儿死亡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三,每一百个婴儿要成活九十七以上,这怎么可能呢?知不知道刚出的孩子有多难养活?一个不小心就能夭折,有的甚至都生不下来在母胎里就夭折了。

成人识字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和人人识字有何区别?

书籍珍贵,平民连束脩都交不起怎么可能人人向学?

……

现代小康的标准震惊的何止在场考生,各个位面的古人们都露出惊诧的神情,不可置信地望着天幕。

随后便是剧烈的讨论。

“不可能呢,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国家。”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浑浊的双眼里满是惊恐,再看又仿佛是亮光。

“就是,这怎么可能的,哪有这么好的国家,人人都能吃饱穿暖,有好房子住,村里有好路,老人要活到七十,小孩不能死,这是神仙才能做到的事。”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怎么可能做得到让人活到七十,不可能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