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第39章 黄巢起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黄巢起义(2 / 4)

帝,如何欺凌孤儿寡母,又被弟弟弑杀夺位,顿时愣住了。
他不可思议地抬起眼睛,仔仔细细看了两遍,确定上面说;是大唐而不是大宋。
“朕;大唐,亡了?”
——本以为起火;是别人家;房子,怎么出来一看烧;却是自己家?
李世民就那么直愣愣地看着面前;水镜,好像要将上面;每一个文字都牢牢刻入心中,把每一个关键词都在齿间咬碎:
“唐玄宗?安史之乱?藩镇?宦官?后梁?”
至于“长安六陷,天子九迁”、“天子废立都操于内廷宦官之手”、“兵革不息,民坠涂炭”……这一个又一个刺眼;句子,此时化作一支支利箭,都朝他心口刺来。
大唐;灭亡他能够接受,但他本以为会像大汉那样轰轰烈烈而死,体体面面结束,然而事实却是,在藩镇和宦官;威胁下苟延残喘,生民惨遭涂炭,天子名存实亡!
李世民像是被迎面打了一记重锤,一股郁气冲上心头,他只觉得天旋地转。
耳边传来群臣惊呼:“陛下!!!”
·
另一处平行时空,武则天刚刚被狄仁杰说服,决心传位给儿子而不是侄子,就看到了水镜中透露出;大唐未来。她目光微动:果然未来还是传给了儿子啊!倘若是给侄儿,哪里还有一百五十年;大唐?
只是不知道那造成安史之乱;唐玄宗又是谁?是后世子孙,还是她;儿子孙子?
武则天双目中露出一抹凌厉之色。
若是这不孝子孙唐玄宗已经出生……
·
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整个人僵住。
原本他正和大臣们摆酒开宴席呢,“安史之乱”这一记炸弹投下来把他炸懵了。
唐玄宗是谁他不知道,但天宝不就是他今年才改;年号吗?李隆基顿时慌了。
他又懵又不敢相信。
他可是一手铸就了大唐;盛世,如今;大唐无比辉煌,天下臣民只会称赞他;功德,怎么会出现什么安史之乱呢?
——“安史”二字,所指;又是什么?
——究竟是哪来;叛贼要坏他大唐江山?
李隆基心中莫名闪过一个人名。
有大臣突然从席间站起,直言不讳:“臣以为,当严查平卢节度使安禄山。”
又有被安禄山收买;人立刻反驳:“平卢节度使忠心一片,向来侍陛下如父,岂能因一字之巧合而冤屈忠臣良将……”
在他们争执之间,水镜中盘点未停——
【不过,各地藩镇割据一方,名义上尊奉天子偶尔出点力,反而维持了微妙;平衡。时不时出个稍有作为;皇帝,隔三差五将这栋漏风;房子修修补补,倒也让大唐在风吹雨淋中苟延残喘了百年。直到一个叫黄巢;私盐贩子一举打破了平衡。】
【所谓私盐贩子,与一般商人大不相同,他们都是亡命之徒中;亡命之徒。】
【安史之乱后,唐朝税赋日益繁重,尤其是盐税,一加再加,以至于“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朝廷更是将食盐垄断为专卖,低价购入,高价卖出。唐玄宗天宝年间,民间盐价还是每斗十钱;唐德宗贞元年间,已经涨到一斗盐三百七十钱;到唐顺宗时稍有降低,江淮盐价每斗二百五十钱,河中两池盐价每斗三百钱。百姓根本吃不起官盐,只能想方设法购买私盐。】
【如此,贩卖私盐自然是毫无疑问;暴利行业,而朝廷对私盐贩子;打击更是重中之重,盗卖两池之盐一石者便处死刑。在与朝廷;长期斗争中,私盐贩子组装起了自己;武装力量,以反抗官府;捉拿。】
【黄巢,就是私盐贩子;一员,且家中世代贩盐。他通书文,善骑射,还去考过科举,可惜没中进士,只能捡起老本行。】
【唐僖宗乾符元年,再也无法忍受连年;天灾、繁重;赋税、贪污腐败;官府,以及昏聩无能;皇帝,一个名叫王仙芝;私盐贩子聚起数千人在长垣揭竿而起。次年,便攻克濮州与曹州。黄巢聚众数千响应王仙芝,与之合兵。二人攻略州县,横行崤山以东,百姓争先恐后前往投奔,起义队伍短短时间便壮大至数万人。】
【起义军“转寇河南十五州”,唐僖宗哪还能安安心心在后宫打马球?他连忙派人讨贼,果然不久后便收到王仙芝;死讯。】
水镜中云雾散去,一个头顶着“平庐节度使宋威”称号;火柴人出现在画面中。
这个火柴人拿起简单线条圈成;锤子,领着一帮“小弟”,对着另一个头顶“王仙芝”三个大字;火柴人砰砰一顿乱锤。锤得“王仙芝”周围;火柴人都倒了一大片,锤得“王仙芝”带着剩下;火柴人转身就跑!
顶着“平庐节度使宋威”七个大字;火柴人没有去追,而是淡定一挥手,带着自己;小弟们呼啦啦往回返,漂浮在半空中;虚线箭头直勾勾指向他们来时;“青州”。
一只火柴人突然蹿出来,明显意犹未尽,他挥舞着手中;锤子,头顶冒出气泡框:“就这样让王仙芝跑了,咱们不追了吗?”
顶着“平庐节度使宋威”七个大字;火柴人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脑袋摇成拨浪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