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七百九十六章 东周列国志 (中)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九十六章 东周列国志 (中)(2 / 2)

教育的,不是搞基础教育的。

其次就是李云泽收学子虽然不限年龄,可年纪太小或者太大也是不收的。

他是为了教书育人,不是为了做保姆护工。

再有就是得有一副好体格。

报考儒家入门第一考,就是一炷香时间里能跑十二里地。

之后就是一盏茶时间里举石锁五十次。

一炷香大约三十分钟,而春秋时期一里地也就三四百米,十二里地不足五公里。

一盏茶大约十分钟,举起石锁五十次看似不难,可对耐力的要求其实不低。

能够完成这些的,才能进入下一项的面试。

面试主要看人品,毕竟哪怕是李云泽也不想收人渣当学子。

毕竟人渣学了本事,只会给别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例如子路的那些小兄弟就是因为子路的关系被全都收下,想要拜入儒家门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了晏婴的帮忙,李云泽在临淄城内收儒家学子的事情,进展的很是顺利。

不仅仅是临淄城与四郊,甚至附近城镇乡里得到消息的人,都有赶路来报名的。

总有人认为古人傻,其实古人一点都不傻。

他们很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代里,想要改变命运达成阶级提升,学习知识是最好的途径。

毕竟投胎的时候没投到富贵之家,这是无法选择的先天之失。

可长大之后还不努力爆发,那就是后天沙雕了。

只不过,想要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太多了,可能教授知识的地方却是有限。

诸子百家虽多,可收取门徒却是严格的很。

因为资源有限,只能是集中资源培养真正有天赋的弟子。

别说百里挑一了,那都是千里挑一乃至于万里挑一。

像是李云泽如此这般广泛撒网的,天下间别无分号。

野正是因为如此,来报名的人实在是太多。

通过晏婴的关系,李云泽借用了一处齐国的军营做考场,用了十余日的功夫,方才从众多报名之人中挑选出来了三百出身齐国的学生。

从这一点上看,齐国的国力的确是远超鲁国。

李云泽在鲁国待了那么久,也不过才收了二三百的学生,可齐国这里半个月就收到了三百人。

这不仅仅是人口上的差距,更是国力上的差距。

识字的人更多,身强体壮的人更多。

这些学子之中,多为孙武这般齐国各大家族的旁系庶出。

他们大都接受过基础教育,可因为出身不高不可能得到家族的支持与重用,至于说继承家业什么的那就更别想了。

所以想要出人头地,就得求学外出去别的地方打拼。

李云泽对于招来的学子以贵族子弟为主,倒也没什么别的看法。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普通人为了生活奔波,哪里有时间去读书写字,更别提强身健体了。

相比之下后世那些接受着义务教育,却不愿意好好学的,真该看看那些想求学却不可得之人的绝望眼神。

临淄城内什么都不缺,李云泽迅速给新学子们置办了全套的新儒服,给他们配上青铜剑与弓。

若是再有甲胄的话,这简直就是一支军队了。

实际上孙武也是按照操练军队的方式安排行军的。

出了临淄城,第一天就狂飙到行军五十里地,当天晚上就人累吐了。

至于说脚底起水泡什么的,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儿科。

孙武大声喝问“可有人受不了,想要退出的?”

众人全都是沉默以对。

“既如此,吃饭睡觉!”

离开临淄城后,李云泽带着弟子们直奔晋国而去。

临淄城与附近近郊区域自然是繁华热闹的。

可出了临淄城之后,越是偏远的地方,齐国的另外一种特产就越发的多了起来。

这种特产,叫做劫匪。

寻常劫匪自然不会劫掠一支看起来像是军队的队伍,更何况这支队伍只有一辆马车,没有货物。

做劫匪是为了求财,不是为了求刺激。

所以开始的时候,李云泽这一路畅通无阻,并未遭遇什么危险。

不过随着沿途许多商队主动请求一起同行,后面的事情就逐渐有了变化。

队伍的行军速度降低下来,四周也不时出现窥探的身影。

很明显,一场风暴即将席卷而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