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都市言情>神雕里的东丈> 第四百一七章 转轮王张一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七章 转轮王张一氓(2 / 3)

张向东为人宽厚,乐于助人,一直笃行“身在公门好修行”的道理,特别喜欢帮助穷苦百姓,蓝田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见了张向东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一声“张公”。

张向东弱冠之年娶妻裴氏,夫妻恩爱,但是一直没有子嗣,裴氏几次劝张向东纳妾,他只是不许。

也许是老天也不忍见张向东这样的好人绝后,裴氏四十岁时,终于诞下一子,张向东中年得子,不胜欢喜,但又恐孩子命薄,便为他起名为“张一氓”。

“氓”就是民的意思,张向东希望孩子平安、健康,便是只做一介小民也已满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后来会成为江湖中大名鼎鼎的“转轮王”,并一路走上了‘邪路’,与他爹立身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

张一氓从小非常聪慧,三岁便已识字,六岁就开始帮着父亲整理文书,张向东本就对儿子非常满意,却不知张一氓还是一位练武奇才。

事实上,若非张一氓七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他的武学天分很可能埋没在这个没有一个人懂得武功的家庭里。

某日,县衙大牢里进了一个叫王七的中年男囚,是流窜在华山一带的江洋大盗,张向东这时是牢头,他仔细查看了王七的情况,发现他的手筋和脚筋都已为人挑断,舌头也断了半截,可说已是一个废人。

张向东听很多老百姓说过,王七虽然号称江洋大盗,但他向来是劫富济贫,三年前关中大旱,王七一夜间盗了长安最富大户十三家,将所得价值三万余两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全部捐给了灾区。为此,张向东叮嘱手下的狱卒,要好生照顾王七。

王七入狱第七日,半夜忽发癫痫,口吐白沫,不一会儿就没了气息,张向东夜间恰好当值,便连夜找了一个午作为王七验了尸,然后将尸体送到了义庄,三日后,本该被埋在乱葬岗的王七,活生生的出现在了张向东家中。

当然,此时他已不是江洋大盗王七,而是来投奔张向东的远房表哥吴此仁。

原来,王七入狱后,张向东又向人打探了他的事迹,得知他除了劫富济贫之外,还从来没有害过人的性命,王七作桉太多,有些桉子还犯到了官府头上,因此这次入狱,必死无疑,而且过不了几日,王七就会被押往长安,然后押解进京。

张向东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位侠盗救下,于是他找了一种能够诱发癫痫和呼吸微弱的药物,偷偷放在王七的饭菜中。

而验尸的午作和看管义庄的人,自然也都是自己人,至于王七化身的“吴此仁”,一应身份、路引等文书,也是张向东的专长。

王七在张家住了几日,发现张向东是真的救他,而非是有什么图谋,才真正放下心来,向张向东要来纸笔,写下了自己被擒的经过。

由于王七手筋已断,因此他写出自身经历之时竟足足用了两个时辰,其间,裴氏带着张一氓来送茶水点心。

王七一见年幼的张一氓,暗然无神的眼睛忽然放出了亮光,于是他中断了叙述往事,转而写下七个大字,交给了张一氓,那七个字是:愿不愿跟我习武?

张一氓见了这七个字,面上露出欣喜之色,接着又用祈求的眼神望向父亲,张向东老于世故,最会察言观色,他看王七本来毫无生机,见到儿子后却精神大振,想来儿子是一个练武的苗子,便向张一氓点了点头。

张一氓见状,急忙从母亲手中接过茶水,请王七饮用,然后重重磕了三个响头,算是完成了拜师仪式。

此后,张一氓便开始跟着王七修习武功,王七告诉他,自己身为江洋大盗,轻功固然高妙,但最为江湖称道的,还是他的一套刀法和剑法,人称“刀剑双绝”。

但是,这刀法剑法都没有名字,因为这样才能无迹可寻,不让人从名字中看出端倪。

此时张向东已年近五旬,精力一年不如一年,因此张一氓除了跟着王七苦练武功,便是帮助父亲整理各种文书,随着张一氓渐渐长大,各种文书工作也越发娴熟,慢慢从帮父亲整理,到父亲指点他整理,直到他十八岁时,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各项文书工作,张向东也乐得做起甩手掌柜,逍遥自在。

当然,这十一年过去,张一氓日日勤练不辍,早已掌握了王七刀剑的精髓,除了内力和经验略显不足,已可与江湖一流高手争锋。

只是隐隐于市,他的名头并没有在江湖上传开。

后张一氓刚过完十八岁生日,王七便撒手人寰,不久后,张向东也辞去了衙门的差事,并推荐张一氓接替自己,并说如儿子不堪用,可随时将他开掉。

结果张一氓在衙门待了几日,差事办得又快又好,不在张向东之下,令知县非常满意,于是就一直做了下去。

为人处世方面,张一氓继承了张向东的家风,竭心尽力帮助百姓,同时,由于他武功不错,艺高自然胆大,所以比他父亲走得更远。

一开始,张一氓会利用学自父亲的户籍、刑狱等知识,偶尔帮一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伪造各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